《我這一代香港人》初版一年後推出增訂版,結集了作者最新寫成的多篇論述。
陳冠中認為:每隔一段時間,香港和珠三角要被重新想像、重新表述。
現在又到這樣的一個時候了,因為兩者都感到焦慮:香江動人的舊故事已說完,新故事尚編不成章,珠三角得風氣之先的改革先鋒故事也變陳腔濫調,深圳更有誰拋棄了深圳之說。香港珠三角都在問,令人振奮的下一章將是甚麼。
陳冠中這樣說:「我這一代是名副其實的香港人,成功所在,也是我們現在的問題所在。」
80年代對香港有莫大的影響,有好的、也有壞的,80年代做成的一些謬誤,會否在下一個十年改正過來?
本書以一個港人的角度,為讀者解讀了“港人港事”以及世界其他一些城市,主要分為三部分。
一部分從歷史和文化的角度全方位談香港,比如香港的社會文化史,香港回歸十周年之後發生了什麼變化等等。
其余兩部分主要聚焦于世界一些其他城市的觀念,比如美國的城市等等。
陳冠中先生對香港“來自何處,往何處去”的反思和想象,在宏大繁雜的命題下,從小處和居民的福祉著眼潛藏著對香港隱忍的愛,他呼吁對香港人接受和珍惜現有歷史、建築、文化積累和社區,告訴人們這個混雜的擁擠的半唐番的城市的魅力所在,為之分析規劃未來之路的理性思考。
陳冠中以非凡的洞察力、坦率誠懇的態度,反省嬰兒潮世代對香港的貢獻和枷鎖,精闢獨到。游居香港、台北、北京三個中國人的都會的陳冠中對香港嬰兒潮一代人的反省、體察與建議,針針見血,矛頭直指自以為自己見多識廣的香港人實際只是夜郎自大,香港所謂成功之道種出了現時深層矛盾的苦果。
作者對于香港的描述被認為是有史以來解讀香港最好的一部作品。
作者簡介:
陳冠中,1952年在上海出生,香港長大,現居北京。
港大畢業、在波士頓大學念新聞學。
著有《馬克思主義與文學批評》《太陽膏的夢》《什麼都沒有發生》《半唐番城市筆記》《香港未完成的實驗》《波希米亞中國》(合寫)。
第一份正職是The Star記者。1976年創辦《號外》──被認為是香港波希米亞文化代表。80年代在香港拍電影,除寫劇本外,策劃或監製超過十齣香港片和三齣美國片:《等待黎明》《不是冤家不聚頭》《花街時代》《一碗茶》(Eat a Bowl of Tea)和《命賤》(Life is Cheap but Toilet Paper Expensive)等。
綠色力量、綠田園有機農場、香港電影導演會等發起人,現任綠色和平國際董事。
現主要從事大陸各種媒體的投資合作經營。
作者:陳冠中
出版社:牛津大學出版社(中國)有限公司
ISBN:9780195495690
出版日期:2007年07月
語言版本 :中文(繁)
頁數:328 頁
版次:第 2 版
裝幀:精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