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買滿$600 所有本地郵送免運費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- 以香港70年代起的 安全島燈箱 {莫禮遜燈號} 為藍本
- 給你的空間多一份香港特色
商品存貨不足,未能加入購物車
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
{{'products.quick_cart.out_of_number_hint'| translate}}
{{'product.preorder_limit.hint'| translate}}
每筆訂單限購 {{ product.max_order_quantity }} 件
現庫存只剩下 {{ quantityOfStock }} 件
安全島燈箱 簡介
於1973年,當時香港工務司署(1982年分拆成多個部門,包括路政署等)開始試行多種改善交通安全的措施,其中一項是從英國引進第二代「安全島燈箱」,它之所以叫做「莫禮遜燈號」很大機會是為了紀念其引入者—當年的交通部高級警察—莫禮遜。
這款新燈號的特點是轉用了成本較低的塑膠物料,且有燈泡置於膠殼內,在晚上整個發光,讓駕駛者可以從任何方向看到,價廉物美的它在試行期間得到廣泛讚好。它的另一個重大突破是換上了符合國際標準的交通符號,即以箭嘴代替累贅的文字描述,好讓駕駛者更迅速作出行車判斷。
當年報導稱第一批試行裝置出現在花園道、彌敦道及土瓜灣道,並且有兩個款式。值得一提的是,現時常見的大頭設計原來從未在英國出現,這個可能是報章所說的「改良」,算得上是香港的本土設計。
不經不覺「莫禮遜燈號」已經默默守護香港交通安全逾四十多年,它們受盡風吹雨打,距離退役的日子愈來愈近,大家平日在街上不妨多留意一下這些珍貴的「本土交通裝置」吧。
為了保留這份珍貴的本土記憶,叮噹特意用縮小電筒縮細安全島燈,並用時間布進行翻新,希望大家多多支持。
產品規格